“崇州辛氏源流考之二”

崇州辛氏的兴衰本末

编写者: 辛仲勤

满清社会“士农工商”等级分明,放弃世代盐商,在崇庆县城中心建置房产的,应该是我高祖辛洪泰,坐南朝北,规模不大,但当年也曾被县人称为‘辛公馆’也公认是‘书香门第’。这公馆内,没有显耀祖宗官位业绩的匾额和大厅。但留下了两付经典的对联。后院上房前面两旁木柱上挂的黑底金字对联:

居家有道惟崇俭;
  处世无奇但率真。

前厅门前石门两旁的石刻对联: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应该是建房人辛洪泰留给后代的家训吧!

‘书香门第’,也可叫做‘书箱门第’吧!我家的书确实很多,在我母亲卧室的天花板上,存放有成捆的木刻线装古籍。我中学时期时常爬上这尘封的空间翻看这些书籍,其中大部份都已虫蛀。有四书五经,史记、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篡、资治通鉴、黄帝内経、本草纲目、说文解字、介子园画谱等,家里还有古本‘古琴琴谱’、民国的‘六法全书’和郑肖胥题字的‘辞源’等。

辛洪泰有三个儿子,次子辛永华未婚早丧;三子辛永清仅有两女;唯独长子辛永明后代有三男二女。

辛永明的第一任妻子杨氏无子女,第二任妻子罗氏生下一女辛守谦和两个儿子辛怀谦、辛复谦;晚年,大约在两个儿子结婚时,他又娶了第三任妻子王氏生下次女辛静仪和三子辛克谦。

辛洪泰有三个儿子。但只有长子辛永明的后代这三个孙子。于是做出了要这三个孙子分别作为三个儿子的继承人传宗接代的安排:

长孙辛怀谦继承其父业;次孙辛复谦过继给没有儿子的辛永清,并认辛永清的夫人张氏为母,我一两岁时见过她,家人叫她‘老祖婆’,我叫她‘祖祖’,她叫我‘穆穆儿’;最小的孙子辛克谦过继给未婚早逝的辛永华,和自己的生母王氏一起生活。

辛公馆内房产的划分,同母所生的辛怀谦、辛复谦弟兄分住在‘上房’的四合院内,东半边是辛怀谦,西半边是辛复谦。辛克谦和他母亲则分住在叫做‘厅房’的前厅位置,前厅建筑不是中心对称,应是晚年改建过的,房屋较新,也较精致。这明显是辛洪泰按长子辛永明意愿作的精心安排。川谚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人之常情也。(妄评祖宗心意,实为不肖子孙)

我记忆中我爷爷和‘厅房里’的人是一直不相往来的。人说‘家和万事兴’。从此以后,这个‘辛公馆’走上了日益衰败的道路。

辛复谦是我爷爷,我叫辛克谦是‘么老爷’,但么老爷的年龄和我生父相当。

辛克谦的二女辛玉琳(我叫她二嬢嬢)和辛历洲的第二个孩子辛淑芬(我的同胞三妹)同岁,两人同上‘幼稚园’一个班,那时代的崇庆县过年很热闹,除狮子、龙灯外,还有‘平台会’。就是用床作戏台,小孩扮戏,抬着满城游走一圈。这两个女孩六岁那年,‘辛公馆’扮出一台‘黛玉葬花’,辛玉琳扮贾宝玉,辛淑芬扮林黛玉,轰动崇城,辛家的女孩真美。 上房东边一半是我大爷爷辛怀谦的,他有四个儿子:二儿子辛楷1919年曾任崇州中学第一任校长,显然大儿、二儿都是满清晚期,饱读诗书的文人,当年他们就住在这‘辛公馆’里,我出生以来,没有见过他们。

我看见的东房,仅正东中间很小的地方,住着辛怀谦的第四个孙子辛干廷一家。辛怀谦的一份家产要分给四个儿子,而我祖父辛复谦只有两个儿子,就好过多了。

辛干廷应是出生在满清垮台的1912年前后,正是改朝换代的混乱时期,祖产很少,有子女四个,生活困难可知。

辛干廷的儿子辛明德一家现住崇州,曾任崇庆县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已退休。

下一篇